网站首页
|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下载
|
学前教育维普原创论文
|
学前教育万方原创论文
|
学前教育开题报告
|
学前教育免费论文
|
全站搜索
原创毕业论文
→
学前教育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现成毕业论文范文
→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幼儿教育论文网
->
学前教育免费论文
-> 浅谈小班儿角色游戏教师指导策略的个案研究(二)
浅谈小班儿角色游戏教师指导策略的个案研究(二)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浅谈小班儿角色游戏教师指导策略的个案研究
今天是熊医馆第一次开放的日子,游戏前老师和小朋友说好玩游戏的基本规则:“和小朋友分享,一起玩游戏。玩好游戏以后把玩具整理好。”然后请小朋友们先参观了“熊医馆”的基本“设施”。满满医生一进入医院就朝着小药箱快步走去,再尝试打开药箱失败以后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成功打开药箱后,满满对着里面的各种器械材料研究了起来,不一会儿,满满成功的将听诊器挂在脖子上,可是却不知道该给谁看病。这时,萌萌护士提醒她说道:“这里有小娃娃,我们给小娃娃看病。”终于,满满医生开始了第一次对小娃娃的问诊。在看见满满的“示范”后,萌萌护士和瑜瑜医生相继模仿起满满给小娃娃听诊的样子。
幼儿行为分析:
在游戏中,满满对自己的医生身份十分认同感,游戏开始后,她是第一个开始参与游戏的,在老师故意没有说明游戏玩法和医生职责的时候,她能够通过自己寻找材料并且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都处于探索的乐趣中,满满与同伴之间并没有太多交流,但当萌萌听到满满的疑问后主动帮助解答,才使满满能开展小医生的工作,给娃娃看病。游戏中,满满的情绪一直处于愉快状态。
教师指导反思:动手寻找、用眼观察、用嘴提问
在这一阶段,幼儿本身的探索发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带着好奇心和探索发现的欲望参与游戏,为游戏开了一个好头。除了游戏的一些基本要求以外,老师没有做出任何多余的说明,目的就是希望幼儿能通过自己的“动手寻找、用眼观察、用嘴提问”来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小班幼儿更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游戏的玩法,这比单从老师口中听到枯燥无味的条条框框来得更为有效。
2、小娃娃生病了
满满和瑜瑜拿出听诊器给小娃娃听心跳,萌萌翻箱倒柜地寻找了一会儿,拿出温度计放在小娃娃的腋下量起了体温,还像模像样的拿起体温计甩了两下,再放了一次。不一会儿,满满观察得出结论:小娃娃手划破了。然后一边在小药箱里寻找,一边问:这是什么?得知是创可贴后,满满便将创可贴贴在了小娃娃的手部。这时,萌萌走过来也拿了创可贴,像满满那样贴在了小娃娃的另一只手上。
幼儿行为分析:
此时,幼儿将听诊器的一端挂在耳朵上,另一端放在小娃娃的胸口。还将温度计放在娃娃的咯吱窝、给小娃娃贴创可贴。可以看出幼儿将自己生活中的情景投射到了游戏中,从生活中的被诊断变身为为别人诊断。在此阶段,幼儿之间开始出现模仿的行为,幼儿相继模仿同伴的行为,在满满的“带领”下萌萌和瑜瑜渐渐投入小医生的角色当中。
教师指导反思:模仿也是创新
幼儿在游戏中偶尔需要引导,但不是每次教师都要出面给出“正确答案”。小班幼儿平行游戏较多,幼儿之间常常相互模仿。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寻找、可以有同伴间的相互模仿、也可以用与众不同的创新。从这些模仿学习中获得好的经验。 由于幼儿年纪小,感性模仿较强,理性模仿较弱。当教师对某一行为正面评价时,幼儿更会相继模仿。或为了避免不良行为的模仿,教师尽量淡化对其的反应。
3、这是我的救护车
玩着玩着,满满发现了角落里停放的救护车,便摆弄起来。这时,萌萌靠了过去,伸出小手想要一起玩,满满大声喊道:这是我的救护车,一把夺了过来。不愿意让萌萌玩。萌萌说:我们可以一起玩。尝试着又伸出了小手。
幼儿行为分析:
小班幼儿的情感大都表露于外,同时又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处于激动状态,且容易变化,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教师应注意为幼儿提供色彩丰富的环境,促进幼儿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为孩子提供更多和同伴相处交往、探究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使幼儿的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指导反思:与其面红耳赤的否定不如轻声的肯定
当幼儿发出不和谐的声音时,教师不要强硬的阻止,可以直接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幼儿不会因受到否定而伤心,反而有可能因老师直接提出的建议受到影响,或者去寻找其他的方法。
三、小班幼儿角色区游戏指导的策略
对小班幼儿来说,在有意义、熟悉、来源于生活的情境中活动,尤其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与任务,更能激发他们的游戏热情,从而去主动探索。
(一)制定适宜的角色游戏方案
教师在制定角色游戏方案时,首先应该让游戏环境生活化。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发展。环境创设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师启发和诱导实施的成果,因此,在启发与诱导中,我们应该尽量让师生合作空间细节化、生活化,在师生合作中,让游戏角色源于生活,又体现生活。例如:在“我们的超市”这个游戏中,不仅有源于生活的收银台、货架等,也有幼儿、教师亲手制作的活动材料。
(二)有效调节游戏过程中的角色冲突
在角色游戏中,角色作为不断变化的因素,在一个游戏进入主题后,原来设定的角色很有可能会不满足幼儿选择与表现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及时调整游戏过程中的角色冲突,在鼓励与认可的环境下,根据幼儿兴趣、需求、经验创造新的角色,这也是新角色生成的过程。只要新角色正确地反映出游戏现状,也会展现出不同幼儿在游戏中的向往与认识,进而推动幼儿学会自我思考。
(三)随机应变
隐性指导与显性指导相结合随机应变作为教师角色游戏指导的重要内容,对游戏开展成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必须抓好时机,在适当的形式与对象中,将显性指导和隐形指导有机结合起来,让每个幼儿都有发挥潜能与特长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幼儿差异,在游戏指导中,将注意力放在观察幼儿变化上,让他们理解幼儿发展意义,进而对幼儿进行多样化的指导。如:为了避免刻板的游戏内容,对于相对内向的幼儿,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在角色游戏中主动参与表演、建设内容,充分展现他们的特长。
(四)正确引导幼儿的兴趣
毋庸置疑,角色游戏能够极大地激发出幼儿的兴趣,因为游戏本身就是幼儿的天性,作为幼儿教师,最重要的是如何对这种兴趣加以正确的引导,在幼儿角色游戏中使幼儿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应该对游戏有一个全程的掌控,特别是对游戏过程中的游戏氛围做到良好掌握,把幼儿的兴趣加以正确的引导,在游戏过程中穿插设计好要教授的知识。这样一来,就能避免角色游戏所激发出来的幼儿兴趣成为纯粹的娱乐兴趣。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角色游戏才能起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浅谈小班儿角色游戏教师指导策略的个案研究(二)
......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课堂..
下一篇
:
浅谈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2)
Tags:
小班
角色
游戏
教师
指导
策略
个案
研究
2023-02-08 10:03:52【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学前教育万方原创论文
学前教育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论文下载
学前教育维普原创论文
学前教育免费论文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