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下载
|
学前教育维普原创论文
|
学前教育万方原创论文
|
学前教育开题报告
|
学前教育免费论文
|
全站搜索
原创毕业论文
→
学前教育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现成毕业论文范文
→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幼儿教育论文网
->
学前教育免费论文
-> 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二)
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二)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什么是习惯呢?就是人们在不断地重复中逐渐巩固下来的、在一定情境中会下意识地出现的某种行为。行为习惯包括人在学习、生活、道德实践中无意识地自然出现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幼儿年龄越小,肌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因此,使幼儿开始进入规律的生活,并注重提早对他们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幼稚时期对儿童一生非常重要,所以幼稚教育是儿童的基本教育,儿童在这个时期关于习惯、知识、言语、思想各方面都打了很深的根基。倘若在这个时期,根基稍梢不稳,将来要想建造健全的人格,也就不可能了。”而当1岁半~3岁的孩子自信心萌芽时,对家人的帮助表示拒绝,要“我自己„„”,许多家长都会以“你太小,不行!”的理由,和包办代替的行为所扼制。为引导家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给孩子自信,并克服对孩子过度保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二、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
幼儿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不仅可以改进和优化家庭教育,而且有助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园取得共识,达到教育上的协调一致。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原则与知识,进行家教指导,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家长认识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不少家长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有的认为孩子幼时主要是长身体,上学才是教育的开始;有的家长只顾挣钱,对孩子的教育不放在心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就行了。幼儿园应向家长宣传: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与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还要使家长认清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尽到自身的责任。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教观念决定着家长的教育行为。目前,我国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步入误区,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园合作教育。比如:不少家长误认为向孩子头脑灌输大量的知识便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就能成才、成星,并认为这就是早期教育;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
3.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
当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但又教育无方。他们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有的简单粗暴;有的家长对孩子过早地进行定向教育、有的家长不主张孩子玩游戏,认为玩游戏是学不到知识的,对幼儿施行小学化、成人化的教育等等。
向家长宣传有关幼儿身心特点和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让家长了解教养孩子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坚持严爱结合、正面教育为主、以身作则以及教育一致性等教育原则,从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修养、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气氛等组成。这是关系幼儿身心发展更为重要的方面。那么如何才能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呢?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方式为子女的习惯系统的形成提供了行为的强化条件,而父母修养则为子女的某些习惯的塑造提供了榜样。父母言传身教,孩子耳濡目染,整体的习惯则潜移默化的完成建构。
要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幼儿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环境教育,要重视为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益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如果我们教育后的结果只是学习了知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对于孩子良好行为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教育要耐心,道理要讲清
有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惯。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老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在讲道理时,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如孩子因为一件玩具和同伴打架,作为家长这时就要教育孩子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告诉孩子有矛盾可以相互商量,打人就是不对的。讲问题时还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比如:“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孩子对‘认真倾听’是不明白的。这时就需要家长做出解释:当别人讲话时首先要看着别人,听清他的话;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话;在他人说完之后自己再说。通过反复地“讲”以及反复的“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
2.反复的练习,进行行为强化
通过反复训练、练习,强化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并发展适当的态度,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比如: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上,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二)
......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
下一篇
:
论家园合作是幼教发展的必然趋势 ..
Tags:
家园
合作
培养
幼儿
良好
行为
习惯
2022-12-29 12:45:07【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学前教育万方原创论文
学前教育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论文下载
学前教育维普原创论文
学前教育免费论文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