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921
浅淡幼儿在成长教育中应如何培养道德品质 [摘 要] 3—6岁的幼儿正处于良好品德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陶行知先生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所以说如何正确的对其实施有效教育,为其一生的良好品德习惯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十分重要。而学前期的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只是单纯的依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因此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在点滴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成为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当前在园幼儿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寻找多种途径,探索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的方法,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性,为道德之花培育做一份努力。
[关键词] 幼儿 教育 道德 品质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时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塑造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大脑神经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幼儿好奇,好模仿,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都很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时候如果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处理好自己的愿望与集体的要求,以后就会有很好的人际交往行为;这个时候如有关爱父母、尊重老师、对周围的事物有爱心,以后就会爱自己的国家、工作;这个时候如果能够热心帮助、关心别人,对人有礼貌,长大后就会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这个这时候如果能善于把一件事做到底,以后就能成为一个意志坚强,勇于克服困难的人。无数事实证明,人的各种道德品质无一不是在学前期萌发出来,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所以对学前期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