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531
创办新型农村幼儿园之我见 当前农村幼儿教育教学形势不容乐观,受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和思想认识等方面影响,农村幼儿接受教育教学数量有限。家长对幼儿教育思想认识欠缺,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幼儿教育“水火两重天”;农村环境影响,幼儿交往、创新等能力欠缺。解决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的“瓶颈”,必须“以农治农”,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艰苦奋斗,以农村的广阔天地为课堂,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育内容和教材,做到农村化、地方化,结合幼儿身心身发展的特点,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游戏和活动,做到幼教化、学前化,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教育新路子。 因地制宜,改善教育环境,打造“农姓”幼儿园 打造“农姓”幼儿园首先得改善农村幼儿园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的改造应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为此,教师要和幼儿一起设计环境,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收集各种自然物和无毒的废旧物品,布置教育环境。 如教师和幼儿共同采摘野花,拔芦苇穗,制成各种物品来装饰环境;或剪粘稻杆,做成一幅中国地图,挂在墙壁上,用废纸盒和幼儿的绘画作品做成一个彩色电视机,陈列在教室的一角;随着季节的变化改变环境的布置,使教室始终充满欢乐、童趣和生机。 此外,教师还可以把各种物品进行整理加工,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活动区中,如把植物的枝、花、叶、籽放在美工区中,把种子、果实放在拼剪区中,把竹竿、木头放在建筑区中,把瓶子、饮料罐放在娱乐区中,并使幼儿能够随意使用,自由操作,使幼儿园物资环境具有“农姓”。 还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古老的文化资源,挖掘地域特色,引领幼儿学唱童谣、民谣,彰显农村特色。同时编排幼儿舞蹈,传承地域元素,培养孩子乐感和动感意识。 二、量身定制,科学安排教学,营造“农味”幼儿园 建立并维护师幼之间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对改变农村幼儿与生俱来的怕老师观念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采用言语的、动作的、情感的等多种方式,扮演观察者、同伴、指导者和评价者等多种角色,同幼儿进行广泛、积极的相互作用,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坚强的意志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幼儿在班级中,不仅模仿教师的言行和态度,更重要的是从同伴身上获取社会交往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师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如“开放小组活动”、“配对小组活动”、参加农忙、种植等接近农村生活的社会活动,以提高幼儿交往的能力,进而形成并巩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同伴关系;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游戏、上课、休息、饮食、睡眠等)的顺序和时间,对于保证幼儿有规律地、愉快地生活和活动,就显得特别重要,并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动态、静态活动适时替换,室内、室外活动交替开展;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相结合,体、智、德、美教育活动相统一。 三、内外兼修,提高师资力量,丰腴“农村”幼儿园 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拥有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十分重要的。坚持“幼教理论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提高具有农村专业水平的师资力量,严把“入口关”;坚持具有相关专业的老师优先,坚持具有一技之长和爱心的老师优先,保证农村幼教工作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坚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人力,成立指导小组,派遣教师骨干,深入农村,送教上山下乡。并根据当地实际的需求,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同时,还应采取定期举办培训班、开展 “二级培训”,推动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幼师的自我提高。鼓励相互学习,不断提高。鼓励幼师专研探讨,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升知识层面。 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教质量,要根据“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幼教理论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她们的专业水平。 1.统一培养。各师范学校及职业中学在不断扩大招收二、三年制的幼师班学生的同时,应当有重点地向农村、山区倾斜,逐年增加乡镇以下生源所占比例,实行严格的定向分配政策和保护性安置措施,全面、系统地培养合格的幼教师资。 2.短期培训。这种培养时间短、见效快。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学、师范学校可联合起来,定期举办培训班,经常对农村幼儿教师、幼教干部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及管理能力;并要求她们回乡后再进行“二级培训”,使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幼教知识和技能得以推广和普及,推动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 3.巡回指导。农村地域辽阔,居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教师多为一人独挡一班,甚至一园,要把她们集中起来外出培训确有许多困难。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人力,成立指导小组,充分发挥县实验幼儿园的作用,派遣教师骨干,深入农村,送教上山下乡,并根据当地实际的需求,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4.建立辅导网。建立由县、乡镇幼教干部(或乡中心幼儿园园长)等组成的较完善的领导体制和业务辅导网,对幼儿教师实行逐级管理和进行全面指导;以乡中心幼儿园为龙头,成立教研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集体讨论、备课,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案,组织观摩、评估活动,进行经验交流,“以老带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对自学成才、工作出色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让各方面条件合格的教师有“民转公”的机会,工资待遇不低于乡村企业同等劳力平均收入水平等。 四、多管齐下,加强互动互学,实现幼儿教育社会化 时时处处受教育、点点滴滴促养成。幼儿教学学校只是引导,更加需要家庭、社会共同承担教育幼儿的责任,加强互动互学,实现幼儿教育社会化,使农村幼儿能够更好更快的成长。建立家长与教师联系册。利用书面通讯的形式,与不易见面的家长取得联系,向他们介绍幼儿班近期的教育内容;征求家长对办班工作的意见;报告幼儿在班上的表现,并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幼儿班可举办家长陪同上学活动,园长或教师在教育幼儿的同时积极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介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家庭教育的原则和途径,使父母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应尽的职责,端正教养态度,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宽严并济,因材施教。 具体工作如下: 1.设立家长与教师联系册。幼儿班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本子,利用书面通讯的形式,与不易见面的家长取得联系,向他们介绍幼儿班近期的教育内容;征求家长对办班工作的意见;报告幼儿在班上的表现,并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如某幼儿不诚实,说谎话,教师在告诉家长这一情况时,还附上一些教育孩子的小故事,让家长抽空讲给孩子听;调查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