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下载
|
学前教育维普原创论文
|
学前教育万方原创论文
|
学前教育开题报告
|
学前教育免费论文
|
全站搜索
原创毕业论文
→
学前教育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现成毕业论文范文
→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幼儿教育论文网
->
学前教育免费论文
->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认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人从幼年时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果我们教育的后果只是学习了知识,而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势在必行的,这都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健康地成长。我认为,只要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这一辈子都能受用;但是如果是坏习惯的话,那就得吃亏了,想改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应该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如此一来,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了孩子今后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以下是我三年来的学习报告,总结如下: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意义及重要性
好的行为习惯是能够影响人的一生的,如果一个人有许多的坏习惯,那么他的品性也就不那么好了,长大以后也可能走上歪路,结果导致一生的错误。相反,如果从小时候就养成了好习惯,那么这个人的品性就值得肯定,长大后也能谋得一份好工作,兢兢业业,有一个美满的人生。所以,习惯对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比如你要求孩子做事情守时守约,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守时守约的人,和孩子约定的事情不食言,遵守约定,如果有特殊情况无法兑现,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取得孩子的谅解;如果你希望孩子爱看书、爱学习,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自己必须做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家中书香弥漫,孩子才会觉得看书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假使你要求孩子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懂得关心他人的人,自己就要注意自身言行,例如遇到邻居、朋友主动打招呼,接电话时用文明用语,在家尊敬关爱老人,帮老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所存在的问题
从幼儿的一些不良的行为表现看来,这些不良的行为并不是在进入幼儿园学习以后才形成的,而是在他们来幼儿园之前就已经有了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现在的时代,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然都是家中的宝贝,爷爷奶奶更是宠溺,抱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事事都顺着孩子的心意来,因此孩子有些不对的地方,只要孩子一哭,家长们就舍不得打骂,也就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这说明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再说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有些家庭的生活环境也比较优越,好处自然有,有利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但是坏处也是有的,隔绝了幼儿与外界社会的接触,不懂得是非对错,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家长的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长缺乏理智的爱、教育方法的不当以及教育意识的淡薄,这种种原因导致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作为一名幼儿老师,不仅仅要注重幼儿生理的健康,更要注重幼儿心理的健康,多多关注幼儿的行为举止,让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在幼儿园集体环境中得到有效的矫正并健康成长。比如规定孩子起床、进餐、游戏、学习、看电视、睡觉的时间,开始孩子可能不习惯,有时遇上好看的动画片非要看下去,父母应坚持要求,不能退让,有的孩子因此会哭闹,家长可以不予理睬,进行冷处理,孩子感到哭也没用,慢慢也就接受了事实。所以,只有坚持要求,才能帮助孩子形成习惯,朝令夕改就难以如意。例如,今天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明天为了赶时间上班又急忙帮孩子穿衣,后天又批评孩子不肯自己动手穿衣。家长的要求反复无常没有耐心,孩子自己穿衣的习惯是断然养不成的。当然,在放手让孩子自己穿衣时一定要教会幼儿正确穿衣的技巧,有困难时,家长可以帮助,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合理适当,不要太高。一致性则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一致,特别是现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更要注意祖父辈之间对孩子要求的一致。如果家庭成员对孩子所提的要求不一致,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好,还可能会使孩子养成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做不同的事的坏习惯。如吃晚饭了妈妈要孩子把玩具整理好,奶奶宝贝孙子,说孩子小整理起来费劲,就包办代替,自己收拾掉了。吃晚饭了,孩子见一点点肥肉就吐掉,奶奶教育孩子样样菜都要吃才能保障营养,妈妈则怕儿子会发胖,就说算了算了,吐就吐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又怎么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家庭中,家长应教育意见一致,即使有不一致的地方也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暴露矛盾,而是私下进行沟通,取得一致意见。
三、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些有效措施
让幼儿懂得明辨是非。要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让幼儿明辨是非,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肯定与鼓励,相反,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的批评纠正,这样才能使幼儿逐步地形成是非标准。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吸引幼儿注意和思考,比如听故事、参与一些情境表演,做游戏等活动,使孩子们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从而逐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除了教育幼儿明辨是非之外,也要多多对幼儿进行鼓励。俗话说得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说起来是简单,但是做起来就不容易了,很多人鼓励孩子不讲究方法,只是一味地鼓励,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不仅助长了孩子的不良欲望,也使得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关于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这一问题,应该讲究方法,对的给予鼓励,错的就该批评指导,这样才能让幼儿养成好的习惯。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魏晓蕾,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魏晓蕾,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家长应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成为孩子的行为榜样。家长应适当为孩子确立规矩,做孩子的引导者。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长不能一味地宠溺孩子,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不对孩子有任何要求。我觉得,家长在家应该给孩子立规矩,从而使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玩好的玩具自己放回原处,否则就没收孩子的玩具;如果想买玩具,就应该先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来得到玩具,有付出才有回报,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对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夕之间的事,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并起带头作用,比如明显伤害他人及环境的行为应予以制止,不可肆意妄为。这种行为应当称之为“红灯行为”,要告诉孩子制止他的原因或道理。而有的是完全可以做并且应该做的,如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行为应该得到鼓励、支持,这种则称之为“绿灯行为”。
家长应注意自身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家长对于孩子的坏毛病,是希望孩子能够改正的,一经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数落孩子甚至打骂。但是,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长应当做孩子的榜样,对于孩子身上发现的一些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如果有错误应该立即改正。
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现在的时代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自己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对幼儿也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应该互相配合,如此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成果。首先,我们老师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会、家长讲座等,向家长传递一些教育信息和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长对教育幼儿的知识。其次,老师应该要密切地与家长联系。可以通过面对面地交流谈话、打电话、家访、网络等一些不同形式与家长沟通,对幼儿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培养,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幼儿,应了解情况,帮助家长改正幼儿不好的习惯。
我相信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对幼儿有耐心、爱心,对于幼儿做错或是不对的地方,不是严肃地批评,而是及时地给予幼儿帮助和鼓励,让幼儿改正错误,不让幼儿一错再错,导致无法弥补。老师是幼儿的引导者,对于幼儿不对之处,需加以引导,帮助幼儿改正不良行为。同时呢,也需要家长的帮忙,共同努力才能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的人。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下一篇
:
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学
Tags:
如何
培养
幼儿
良好
行为
习惯
2023-02-12 13:28:17【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学前教育万方原创论文
学前教育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论文下载
学前教育维普原创论文
学前教育免费论文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